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0章 郎中把脉 (第2/2页)
几个小老头乐呵呵的开始喝上了。 杨墨给于奶奶和蔡教授的夫人也倒了一点米酒:“于奶奶,胡老师,这是南方的米酒,没有什么度数的,我少倒一点,你们尝尝。” “好,尝尝。小胡你也喝点。”于奶奶很是爽快。 胡教授温婉一笑:“好,今天喝点儿。”一个大北教授,知书达理的高级知识分子,现在也入乡随俗了。 酒是好酒,大家都没多喝, 菜也是好菜,大家吃的也有控制。 身边有一个中医大夫,当然懂得怎么照顾和约束这帮老家伙了。 说真的,若不是曾瑜,这些人恐怕还真有挺不住的。 中医讲究养生,虽然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多,但是,这老家伙上山采草药、平时扎扎针的,真把一帮老朋友给扛过来了。 不过很多时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一次,就不行了。 不止他,所有人都要扛不住了,主要就是没吃的。 幸好遇到杨墨了。 而且杨墨还有老山参。 这些人算是挺了过来。 再往后,杨墨粮食、油、肉的往过带,不至于饿肚子了,身体也就养回来不少。 在一帮老人看来,这就是际遇和缘分,在扛不住的时候遇到杨墨,就是老天也不想他们这么早就走。 至于什么迷信的说法,这些人早看开了,不信,但是讲缘分。 吃完早饭,外面也是天光大亮,杨墨就准备告辞了。 于奶奶和蔡老师作为女人对于怀孕的事情多少有些了解,自是拉着杨墨嘱咐良久。 然后,两人在一众老人的视线下,渐行渐远。 老人们说说笑笑的,没有伤感,他们早已习惯了离别······ 两个小时后,大川人民公社,杜黄丽家。 杨墨拎着一盒京八件登门。 杜家这次人很齐,不仅公社主任杜金山和杜黄丽的母亲在,连杜黄丽那个州府的大学生哥哥杜江德也在家。 对于杨墨的到访,杜家人表现的很是热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女孩子是女儿的朋友。 杜黄丽在杜家极为受宠,小姑娘长得好看,还懂事听话,就是没有啥朋友。 当然,不是没有朋友,而是所有和她结交的都有目的性,所以单纯的友谊就显得弥足珍贵。 杜黄丽见到杨墨也高兴,这姑娘穿着小花棉袄,脸上笑容灿烂,本是村姑打扮,可是她却有着不一样的俏丽。 “什么时候回来的?” 杨墨笑着回答:“今天,这不来看看你,顺便推车回大湾子。” 杜黄丽笑着拉过杨墨的手:“别着急回去,吃了饭再走。” 杜家其他人也诚心的邀请。 杜金山说道:“小杨,在家吃饭再回去吧,干革命工作也的吃饱了。” 感觉很幽默,但是总有些官腔。 基层干部就这样,总是无意间流露出一丝与众不同。 杨墨倒是不反感,但是,她真不想在这吃饭,和不熟的人在一起吃饭,真的放不开。 尤其是现在她的生活好起来之后。欢歌笑语的七零嫁知青:我带着农场系统逆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