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_338 不给足好处,谁跟你干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38 不给足好处,谁跟你干啊 (第2/4页)

就觉得有些过了。

    开会是重要,便于领导及时掌握下面的运行情况,但开会过于频繁,就会变成形式主义。

    而且早上说真的,并不是开会最合适的时候,相反,曹志强觉得下午开会更合适。

    最终,就改成一周开三次会,也就是每逢一三五的下午四点,正式开下午例会。

    其他时间么,一般情况下就不开会,除非领导有特殊事情宣布,召开临时会议。

    当然,就算是这种每周三次的例会,也是严格对内对下,对曹志强这个社长的约束力很低,要不要来开会,都看曹志强个人的安排。

    一般来说,如果曹志强能到,那就由曹志强这个社长主持例会。

    要是曹志强因故不能到,那就由副社长陈家邦来主持例会。

    如果连陈家邦也因故不能主持,那就以此类推,由主编余德利主持例会。

    要是这三人同时缺席,那例会就暂时不举行。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也是星期三,正是开例会的时候。

    曹志强本来是可以不参加的,但他今天下午正好没什么事儿,加上也想了解一下杂志社的筹备情况跟@精华书阁首发单曲的上市情况,于是就决定出席例会。

    一看到曹志强这个一把手来开会了,大家都打起了精神,毕竟这可是难得露脸的机会。

    会议开始后,曹志强先是一言不发,就听陈家邦组织会议。

    按照惯例,都是各个科室主管人员报告工作情况。

    红光出版社,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猫两三只的时候了。

    经过红光机械厂的一轮塞人作业,如今红光出版社已经是个正经人数过五十人的中型单位了。

    目前,除了社长办公室、副社长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主编办公室这四个传统办公室外,还增设了内政科、保卫科、财务科这三个科,从而形成了四办三科的局面。

    四个办公室就不提了,三个科的职能也各有不同。

    保卫科明显就是负责保卫工作的。

    财务科是负责会计出纳等财务方面工作的。

    内政科则复杂了点,是负责包括职工的住宿、食堂、办公用品,发福利,发工资等等一系列后勤事宜。

    就人数来讲,三个科的人数,都远远超过了四个办公室的人,尤其是保卫科,人数最多。

    很明显,李厂长这是故意的,是故意把一些人调过来,从而好减轻机械厂的工资压力。

    因为调过来的这批人,薪水都要由出版社负责,而不用红光机械厂负责了。

    要不是出版社目前的盘子实在太小,放太多人实在不像话的话,李厂长当初都能派一百人过来,而不是只派了五十个人。

    由此可见,红光机械厂现在的情况是真的不容乐观。

    也是,其实现如今的京城,二环外三环里的那些工厂,大都日子不好过。

    比如何雨柱工作的单位,也就是东直门外的那个红星轧钢厂吧,目前就已经被首钢吞并了,成了首钢的下属单位。

    据说,红星轧钢的生产部门已经开始整个搬迁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三产部门,也正因为这样,何雨柱这个食堂主任才清闲了下来,因为人少了一大截啊。

    红星轧钢厂的前车之鉴,不得不让红光机械厂兔死狐悲。

    其实严格来讲,八十年代初的国企改革,基本都是大厂吞小厂,而且基本不会大批辞退员工,出现大量下岗潮的情况,而是把新员工纳入自己的体系之内,无非是去了新单位,要重新定级定工资,一些水平不行的降级降工资而已。

    但这种吞并对中高层领导来说,那就不好过了,因为权力小了太多,福利更是少了一大截。

    这就好比当年赤壁之战之前,江东大臣都可以投降,但老大不能投降是一个道理。

    所以说白了,李厂长之所以对上面的改造计划如此抵触,归根到底还是这种方案对他的个人利益产生了极大的削弱。

    实在没办法就算了,但凡有一线生机,李厂长还是要挣扎一下的。

    仔细一想,李厂长要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