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2章 金钱的力量 (第2/3页)
那户部给事中已经快要将脑袋埋进裤裆里。 自己看得清楚,明明此刻附议出兵的人里面,还有先前拒绝大明出兵征讨安南和寮人部的家伙! 今天这场朝会上,风向可谓是一波三折,数次转变。 武将一方,景川侯曹震已经快要憋不住笑了,若非是陛下突然来了,只怕自己这个时候就要笑出声来了。 什么时候,他们这帮人还没有开口说话,对面那帮文官就开始鼓动着陛下要出兵开战了。 然而,接下来更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便发生在这座中极殿内。 只见开国公常升缓缓走到了兵部尚书茹瑺身边。 “臣启奏陛下,朝廷不可轻易出兵南下。” 夭寿了! 文官们喊着要出兵征讨不臣。 身为武将领头人的开国公常升,竟然说大明朝不能轻易出兵。 而被老爷子压着坐在圈椅上的朱允熥,心里几乎是乐开了花。 歪头看了老爷子一眼,朱允熥便开口道:“开国公于出兵之事,有何见解。” 常升看了眼皇帝,随后才点头开口:“兵者,当重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国之事,须得万全,才能百战百胜。” 闻言,殿内众臣纷纷点头。 出兵安南和寮人部,不是中原镇压叛乱山贼之类的。 这是国战,比拼的不光光是前线将士的悍勇,还要比拼两国的底蕴和实力。 加之南方那等恶劣的地形,若是没有万全准备,便是多少兵马都能被生生的填进去。 常升则继续道:“应天至广西,万里之遥,若以官道陆行,朝廷钱粮耗费无数,地方州府支应艰难。 臣以为,当下令龙江船厂开造大船,可供数万大军由应天城顺江而下入海,劈波斩浪 运兵船、运粮船、水师战船组以船队,直抵广西道于安南海岸,两面夹击安南,使其难以揣测我军真正主力,疲于防备。” “而朝廷,也可节省大军开拔行进耗费,战后大军收缴钱粮,亦可由大船装载,直运应天。” 常升直接将前两日朱允熥在都督府和他们提到的军略给概括的说出。 而走海运,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在大明漕运之外,再开海运之路。且这条财富之路,将会由大明的勋贵们掌握。 即便是常升也不能拒绝这样的好处,哪怕他不眷念南方的一分一毫的产出,但其他勋贵却不可能如他一样。 在朝堂上向来存在感极低的工部尚书秦逵迟疑开口:“造大船,走海路?” 朱元璋亦是来了兴致,好奇道:“都督府是这般想的?” 常升点头道:“臣以为,此番若要征讨安南,朝廷可出京卫兵马三万,仅需海船百艘运载兵马粮饷,可为朝廷节省行军粮草过半。 待大军有斩获,也可由海船运回应天,亦是节省粮草开支。” 秦逵皱眉沉吟着,仔细思考着大军出征的耗费问题。 而郁新已经开口道:“启禀陛下,开国公所言不假。若我朝大军出征,仍由官道陆路南下,朝廷必然要征发役夫运送粮草,如此之下朝廷就要多出一份口粮。南下沿途地方官府,亦要供应大军粮草,运送途中仍要耗费。 若是由海船南下,虽有耗费,但却远不是官道陆路可比。且海面之上道路通畅,大军南下耗时也将缩短。臣虽为文臣,但也知晓兵贵神速的道理,大抵便是如此。” 一条大船,可以运漕数千担的粮草,而只需要水手百十人而已。但换成走陆路,数千担的粮草就要数百人来运送,还要派遣护送的官兵。 古往今来,凡大军出征,言称数十万、百万大军,实则上大半都是将那些承担运送粮草等服徭役的人给算了进去。 一支号称有十万大军的军队,实际上往往可以用于战争的官兵,只有三四万左右。 余下的,都是那庞大的维护这支军队能够正常运行的人员。 朱元璋几度考量,最后拍拍朱允熥的肩膀。 他面朝百官,沉声道:“此事,咱已知晓,且容咱再行思量,另有旨意晓谕朝堂。” 朱元璋并没有几乎给出决定,而是将这件事情给押后处理,并且露出要散朝的痕迹。 孙狗儿立马上前询问可有再奏。 百官哪里不懂,纷纷躬身低头。 而后,随着孙狗儿一声退朝,百官便开始有序退出中极殿。 回到后殿准备换衣的朱允熥,就看着老爷子正一脸暧昧的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