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_第296章 功可封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6章 功可封禅 (第2/4页)

丝不苟的躬身弯腰,合手高举双臂,盖过头颅。

    “太孙贤明,觅得良种,社稷之幸,泽被黎民。万世功德,大明盛世无疆,丰收之日,大明足可封禅。”

    封禅……

    朱允熥目光微微一动。

    很明显,眼前的老爷子和这帮官员,今天是听到了自己从夷商那边弄来了红薯种,大概也听闻了自己在上林苑监说出的亩产二十石的言论。

    所以他们全都动容了,要亲自过来看一看,确认大明到底会不会出现亩产二十石的祥瑞盛况。

    至于封禅。

    如果当真能亩产二十石,大明足以凭借这样的大功德登泰山封禅。

    也必将一改某位皇帝将封禅这等苍天黎民社稷大典给弄成过家家的面貌。

    只是亩产二十石的事情,似乎也就这么被敲定了下来。

    朱允熥不禁回头看了眼身后的红薯地,不免感到一阵庆幸,还好这说的是红薯,而非是旁的作物。

    朱元璋则是回头对着朝臣们摆摆手:“社稷乃人治,便是天降甘露,若世间不合,天下亦不安宁。”

    詹徽等人立马出声附和,而后又言称大明如今就是政通人和,便是天不降甘露,世间也能有红薯这等祥瑞增色。

    这是做臣子的职责所在。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径直一把拉住朱允熥的手腕,爷孙两就往红薯地里面走去。

    望着这不过三四分地插上红薯藤,朱元璋轻笑道:“待此处红薯长出藤叶,你可得为爷爷做上一道红薯叶菜,爷爷也要尝尝,到底是否如你所说的那般可口。”

    朱允熥颔首点头:“孙儿其实也不过是道听途说,没成想竟然真能寻得红薯。”

    说完之后,朱允熥目光淡淡的扫向散落在另外几道地垄中间的官员们。

    自己忽然之间弄出一个悬赏,又将悬赏上的东西弄到了上林苑监。

    即便这些人包括老爷子从来就没有说出口,但他们心中必然是疑惑自己明明是中原人,却为何又能知道这些东西。

    果然。

    朱元璋故作不解的轻哦一声,而后随口问道:“这等高产作物,竟然也只是道听途说而来?”

    随着皇帝的开口询问,周遭地垄里的官员们,齐刷刷的侧目看了过来。

    在场都是博古通今之辈,阅遍世间典籍孤本。

    若是当真有如红薯这等东西,大明早就已经将其给寻了回来。

    朱允熥肯定的点着头:“说起来,孙儿还得感谢爷爷,洪武二十五年允了孙儿去交趾道。”

    还不等朱元璋开口,隔壁地垄中间的吏部尚书詹徽,便当即询问道:“殿下,这红薯难道和交趾道有关系?”

    朱允熥点点头又摇摇头:“红薯虽不是原产交趾道,但如今能寻得,却也是与交趾道有关。”

    詹徽面露好奇:“还请殿下为臣等开释。”

    “爷爷您是知晓交趾道再去南,岛屿众多,海岛相连的吧。”朱允熥扫过众官,面带笑容的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点头道:“南洋多岛屿,海峡相间。”

    “便是如此。”朱允熥笑道:“这些年,有颇多欧罗巴之地的海商驾船东来。海上风波不定,多有夷商船队被毁,流落南洋诸多岛屿。

    孙儿这一遭随军前往交趾道,也是偶然得了一本夷人海商的记载,方才知晓了有这些神奇作物。”

    说完之后,朱允熥迅速的扫了在场众人一眼。

    而后便又补充道:“只可惜,那记载之册年久,孙儿拿到手之后,只是翻阅一遍,就已经彻底粉碎。仓促之下,孙儿也只得记下如今那少许的悬赏之物。”

    众人听到这般解释,不由的一阵齐声轻叹,为那些定然还没有被太孙记下的东西而惋惜。

    詹徽则是沉吟片刻,皱眉轻叹道:“如此说来,倒也是我大明之幸。若那记载不被殿下发现,恐怕要不了多久也就化为尘土。如此想来,倒真的是天佑我大明,庇佑我中原之民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