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9章 开廷议 (第4/4页)
是低头看向陛阶上的朱标。 “太子何意?” 朱标当即转身,面朝老爷子躬身作揖:“臣以为,诸位臣工所言可行。” 朱元璋再行点头,沉声道:“占城以此照办。” 华盖殿内,群臣躬身。 “臣等遵旨。” 朝堂上到现在已经议过好几桩事情,朱允熥都一言不发,直到此刻方才转身拱手作揖开口道:“臣有事启奏。” 朱元璋双眉一抖,朗声道:“准奏。” “臣奏南疆九龙江平原事。”朱允熥缓声开口。 九龙江就是湄公河在交趾道那边的称呼。 而九龙江平原,也就是那座让他垂涎欲滴良久的湄公河平原。 九龙江,那可是往日里大明朝堂上鲜少听闻的地方啊。 于是,朱允熥此言一出,满殿官员纷纷竖起耳朵。 朱允熥则继续道:“朝廷现已设交趾道,占城不日即收,南方沿海全入我大明掌中。而九龙江平原,却有不下湖广、直隶、江西三道肥沃之地。 臣以为,九龙江平原目下可谓之荒芜蛮夷之地,虽有少人藩属我大明,却不足沐中原王道教化。 当命征南大将军待占城事毕,挥兵西去,分九龙江平原作大明两道,迁交趾道官署以新征招抚之地策略继行于九龙江平原两道。” 说完之后,朱允熥默默后退一步,侧目看向朝堂上那些文官。 交趾道原先是用来和大明开国功勋武将们做置换的。 而随着占城的新征,以及以中山王府为首的大明民用海船的建造,南方的土地和利益自然已经引起了这些文官们的注意。 就如同是干柴遇烈火,有关交易的一切,都在无声之中默契的达成。 没人会和钱粮过不去。 一座堪比湖广、直隶、江西三道的九龙江平原,足以让这些人舍弃掉所谓的中原固有。 哪来的固有? 天下自古皆为汉地尔! 朱元璋默默一笑,这小子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恰当的请求。 他默默的看向殿内的臣子们,轻声出口:“卿等以为……” “臣等附议。” 不等皇帝将话说完,百官已经尽数躬身拱手,山呼附议。 朱元璋面露笑容,抬抬手:“拟旨行文交趾道清化大都督府及南征大军吧。” 说完之后,朱元璋便当即给了宝贝大孙子一个赞许的眼神鼓励。 而此时。 朱允熥却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真正意图。 他再一次转身,沉声道:“臣再奏,交趾道新征,占城新征,九龙江平原待征,三地皆为土人,无我大明黎民,不足谓之明。臣请陛下降旨,征辟迁移直隶等地百姓,定居新征三地,充盈我朝子民,费数代屯田,实我大明疆土。” 这事有古怪。 朱允熥刚一开口,朝堂上的官员们就心中警醒。 原本迁移百姓去交趾道等地,确实也是在朝堂各部司衙门的议论之中,但这事情还要等南方彻底的稳定下来才会进行。 而且,迁移的百姓也多以东南等地的百姓为首,毕竟距离更近,不必担心迁移百姓去了交趾道等地会水土不服。 直接从直隶迁移百姓,倒是少有之事。 毕竟,从古至今,都是迁移天下富户定居京畿首善之地。 哪里有将京畿之地的百姓给迁移出去的事情。 朱元璋沉吟片刻,目光一动,扫过殿内。 “从三品廷议。” 华盖殿里,好奇心已经冲破殿顶,击碎了无数的琉璃瓦。 然而,从朝议变成廷议,皇帝陛下还划定了从三品以上才可参与,直接将殿内大半的官员给踢出了廷议的范围。 不够格的官员们,只能是毕恭毕敬的躬身作揖,默默退朝离殿。 出殿后,不少人还回头深情的望了一点华盖殿内。 这一刻无数人的心中同时默契的响起一道嘹亮的声音。 当官要当廷议官!肉丝米面的大明嫡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