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二章 能看懂吗 (第2/2页)
奏。 参与基因组学的建立,那是何等的傲娇!这门学说是我参与创立的啊,就全世界范围来说,能够创立的新学说数量太有限了,单独的生物学就更少了。 人体基因组更不用说,20世纪末的生物学盛宴,有份参与的,履历上都闪着金光。 这样的机会,即使重生了,也就是这么一次,可以说,直到30年后,人体基因组计划仍然如明珠一般闪耀。 杨锐前世在实验室工作,既接触也参与过同类型的研究,不过,他当年能插手的,都是别人玩烂的题材,和现在的白纸一片,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一本接一本的扫着期刊,杨锐的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表情却是越来越开心。 钟志文看的那叫一个别扭:你说你要是看杂志看的合不拢嘴了,那是乐的,你看期刊高兴个什么劲啊,难道看着核苷酸序列,能看出笑话来吗? 钟志文无奈的看着有漂亮女生给做搬运工的杨锐,强迫自己低头看文献。 文献无比的枯燥,艰涩难读,偏偏他被富教授抓去做助手,不看又不行。 因为现在的学校人很少,没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当顶梁柱,教授们做研究,就只能抓差讲师和助教,讲师和助教都不够用的时候,就只能抓差大四生了。 这对某些学生是极好的事,对某些学生来说,压力就太大了。 钟志文虽然非常难得的考上了北京大学,但他的基础并不好,读期刊很困难,尤其是遇到外文参考文献的时候,往往需要回头去查原文,进度极慢。 “红袖添香真是好呀,不管文献读懂了没读懂,装作很懂的样子就可以了,哎,也怨不得人家高兴。”钟志文默默的想着,却是看着杨锐发起愣来。 “这个人好奇怪。”刘珊又报来一叠期刊,低声对杨锐说。 杨锐瞅了一眼,笑了两声,说:“上课听不懂的学生,都是这个样子的。” 钟志文没有注意到刘珊,眼睛却是看着杨锐的,见到他目光注视了过来,一下子反应过来,面露尴尬,说:“我看你们换书换的挺有意思。” 又是“有意思”这个形容。 杨锐撇撇嘴,顺口问道:“你说你跟着富教授学基因功能分析,到哪一步了?” “什么哪一步?” “就你们现在做什么课题吧?有论文吗?” 钟志文见他问的煞有介事,犹豫了一下,隔着过道,小声道:“我们在做基因分离,富教授还有一篇关于前体的论文。” “论文发表了吗?在哪里。” 钟志文犹豫了一下,去从身后的书包里抽出一本期刊,递给杨锐。 这是一本外文期刊,名字有点陌生,已经被翻的边角翘起来了,钟志文显然经常去看。 富教授的论文在较前的位置,旁边划线做了笔记,大部分都是单词的翻译。 杨锐微微笑了一下,一目十行的看了下去。 sci入门级的论文,杨锐迅速得出结论,同时问道:“富教授多大年纪?” “30多。” “富教授是个副教授?” “是。”虽然有点绕口,钟志文还是听懂了。 杨锐点点头,将期刊递回给钟志文,说:“挺好的。” 他没多做评价。放在杨锐读研究生的时候,所有重点专业的研究生,毕业都要发表sci级的论文,虽然80年代的sci文章相对中国学者虽然金贵,但在北大这片地,也不好说是优秀了。 当然,富教授的最强实力肯定不是这么一篇论文,否则他根本就凭不上副教授。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富教授在基因分析领域的水平,也就仅止于此了。 哪怕是现在的杨锐,都不会轻易发表sci入门级的论文了,免得降低了格调,只能说,富教授对于这片领域,也是处于学习状态。 这篇有关rna前体的文章,与其说是富教授的研究,不如说是富教授的学习报告。 杨锐就此了结到学校普通科研人员的水平,心里稍稍有点不以为然。 在尖端领域,中国学界的反应,还是相当迟钝的。 钟志文对杨锐的回应有点不爽,问:“挺好的是怎么个意思?” “仅就这篇论文看,还是有水平的。”杨锐说的实在。一篇学习报告发表sci入门级期刊,这与研究生用两年时间发表一片sci入门文章还是有极大的区别的。当然,离牛的层次还是有点距离的。 钟志文却觉得导师很牛,面对杨锐的态度,皱眉道:“你看得懂吗?看不懂,有没有水平你怎么知道?” ……。.。志鸟村的重生之神级学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