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9章 招人 (第2/2页)
谁让他们把福利院搞的这么好呢!只是扔了这么多孩子来,就给安排三个人过来,这就有些过分了。 这不把人当机器使唤吗? “等下让人去附近几个村子散点消息,福利院招人干活儿,一天一斤鱼,只招30-50岁左右的女性,而且干活时间可以安排,不影响他们干自己家里的活儿,让他们给孩子们洗洗衣服,带带小孩子之类的。”萧丰谷直接给出了方案。 之所以找30-50的女子过来,是因为这个年纪的女人都生过孩子,也带过孩子,比较有经验。 “这样也行,就是这样一来,又要拿一大批鱼出了付工资了,又得你来......”赵院长话说到一半,被萧丰谷制止了。 “鱼的事情不用着急,交给我就行了,我最近钓鱼技术增长了,而且我还有别的路子弄鱼,不然也不会让你弄厂子之类的事情,给你透点风,我们的食品厂以后加工的全部都是鱼,每天最少也有几千斤的鱼过来,你放手去弄,不要为鱼的事情发愁。” 萧丰谷一记定心丸下去,赵院长心瞬间定了下来,整人都感觉轻松了许多。 “那我这就将招人的事情吩咐下去,然后直接带人去申请‘书记’的事情。”赵院长说完就去办事情去了。 不管是办厂还是做书记,这些事情,赵院长都比萧丰谷要积极的多,这说福利院,真正的付出了她前半生所有的心血在里面,没有人比她更希望这所福利院变好。 等赵院长走后,萧丰谷也就出了福利院。 他要找几个比较信得过的人,过来帮自己忙。 他第一人选就是他以前的高中同学,墨染跟沈书,这两人都没考上大学。 尤其是沈书,他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听说家里都要给送到乡下做知青去了。 在60年代,高中毕业以后如果没有找到工作,那就是要被知青办弄去下乡的。 现在还好一点,再过几年,那都是强制去的。 知青,说是去建设农村,其实就是去农村当苦力的。 而且去了容易,回来难。 既然相识一场,自然是要拉他们一把的。 萧丰谷现在就是要去二人家里,找二人来为自己办事的。 他首先去的是沈书家,因为他家距离比较近。 沈书上次高考之前跟叶小溪同台唱了《少年说》前面的童音,本来是想在电台给安排个工作的,可如今电台,对于童音的需求不是很大,也就没法在电台工作。 而自那以后,沈书高考没考上,就偶尔在电台客串帮忙录个音之类的,也没啥正经工作。 要不是有着录音的时候,还给点小工资,估计早就下乡去了。 沈书现在整个人都是无精打采的,一副懒散模样。 “小书,下乡也挺好的,反正一家总得去一个。”沈书的妈妈在堂屋里安慰着。 这样安慰的话,沈书的母亲也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 从年前就一直在安慰自己这个大儿子。伽楼罗的四合院:媳妇刚过来就干翻贾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