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9节 (第3/3页)
:“正需归益州复命,望能与使君早日相见。” 刘备伸手握住法正的手,说道:“长江万里,君远归成都,车船奔波,当有数千里。今时局混乱,当多加小心,若有不逮,可来江左。备当厚礼相待,不负先生之能。” 法正感性之人,思求明主多年,多日相处下来,他怎不知刘备可为良主。刘备作为扬州州牧,不早日归去,却在陪他交际,故而他心中已有归属。然今时见刘备如此不舍他,心中已是定下决心。 心中思绪迅速掠过,法正说道:“使君大德,当早平乱世,匡扶汉室。” 刘备微叹了口气,说道:“虽败曹操于江汉,但备年岁渐长,江左根基微弱,何谈早安乱世,匡扶汉室。” 法正说道:“若正所记无误,使君帐下可是有丹阳、吴郡、广陵、会稽、建安五郡之地?” 刘备苦笑几声,说道:“何来五郡之地,广陵数百里了无人烟,仅有将军昌豨领兵数千,民数万屯驻江都。然曹贼南下,又不得已弃城携民渡江。今来唯有丹阳、吴郡、会稽、建安四郡,且会稽、建安多有蛮夷,时而令人头疼。” 随着二刘互表州牧,刘备对治下四郡也安排了太守。如丹阳太守关羽,吴郡太守诸葛亮,建安太守张飞、会稽太守糜竺。 法正迟疑少许,说道:“使君既为扬州牧,怎无豫章、庐陵、鄱阳三郡?” 在旁作陪的鲁肃,说道:“先生素有不知,昔二家盟约时,我主言荆州八郡,若少一郡,则刘荆州可于扬州多治一郡。南阳、章陵二郡在曹操手中,又因江夏、南郡未能全复,故而豫章、庐陵、鄱阳则是让与刘荆州。” “这~” 见法正不能理解,刘备如实说道:“备本寄于景升兄之下,助伯玮东下江左,坐镇江北御曹。然世事无常,景升兄弃世,逢曹操南下,伯玮与备共抗曹操,方行两家之盟。” 法正不知其中细节,却也能知道非是刘备说的怎么简单。不过事已至此,深究其间的细节没有意义。 法正试探说道:“使君仁义,恩享四方,若能得有南方,未必不能与曹操争锋。” 刘备抬手推辞,说道:“刘荆州,景升兄之子。备视若子侄,岂能谋取荆楚!至于益州,刘季玉亦是前汉宗亲,又与吴楚誓有盟约,今下不可图。” 刘备前半段话是真,后半段话亦真亦假。若不是刘琦不肯借夷陵,刘备早让甘宁驻扎夷陵,依仗霍峻的帮助,窥视益州。 后半句的今下不可图,暴露了刘备的心思。今下三家盟约不能图谋,但是没说以后不能图谋。可以说刘备听出了法正的试探,又给出自己的回答。 法正听出刘备的意思,会心一笑,说道:“正将与使君分别,今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若有不当,望使君体谅。” 刘备为法正倒了樽酒,说道:“孝直请言,备愿听指教!” 法正向刘备拱了拱手,沉声说道;“以正之见,江东虽有长江之险,舟舸为马,然地处东南,地广民稀,非与曹操抗衡之基。且江淮凋敝,百姓稀少,岂能北伐中原?” “益州沃野千里,财富民众,实乃天府之国。贤才之士久慕明主,骁勇之将多望英主。使君若能与荆州合盟,起吴楚之兵,西入巴蜀,得益州之地,又吞江汉之众,则江水万里,尽为使君之所有。” “届时使君遣上将伐交州,交州举郡县归附,使君则有南方四州之地。彼时纠集南方之众,领四州之锐士,举兵北伐,汉室当兴也!” 刘备斟酌几许,说道:“孝直之意,备已是心领。然今盟约初下,益州暂不可图。荆楚,伯玮之所有,备不忍谋夺。” 法正挺直腰背,指点说道:“益州暗弱,张鲁在北,时有欲侵犯之意。曹操地有中国,岂能坐视吴楚合盟,当谋图关陇,得望巴蜀。使君不取,曹操早晚亦会取之。” 鲁肃应和说道:“主公,法先生所言有理,益州沃土,让于虎狼,不如主公自取。” 刘备面露难色,说道:“兴霸曾言巴蜀有山川之险,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易守难攻。即便夺取三峡,亦有白帝、江州之险,重重艰险,岂能轻易入之。且备居江东,隔有荆楚,欲入益州,当是遥不可及。” 甘宁,益州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自归刘备以来,甘宁曾向刘备献南北之策。及金口之战后,甘宁与鲁肃联手向刘备进言租借夷陵,以备来年伐蜀。有甘宁这个本地人在,刘备岂能不知益州险要闭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