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YD)_分卷阅读34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46 (第1/2页)

    阴霾却是越来越浓。

    这一日。西伯侯府中,姬昌与二子姬发、姬旦及大臣散宜生、南宫适正在商议事务。

    姬旦是姬发一母所生地弟弟,是姬昌地第四子,亦称叔旦,因受封周原,故又称周公旦。周公旦是历史上著名地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元圣”。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周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同时也是孔子最崇敬地古代圣人。张紫星的中,就有相当部分是剽窃他后来的创意和做法。

    姬昌深知姬旦的才干,回来便将其提拔为自己的左右手。与姬发并列。姬发对此虽然有所不快,但叔旦与他一母同胞,自幼便与他感情深厚,又处处以他马首是瞻,所以倒也不是太过抵触。五人所议地,正是西岐的军事要务。

    南宫适听闻姬昌有削减现有兵力,归还于民。加强西地战后重建之意。连忙劝阻。南宫适的意见是,军队的强大乃立国之本,绝不可轻易削减,本次犬戎入侵,正是靠了这些精兵强将,才能成功抵御犬戎的强大攻势,一直坚持到天子亲征大军的到来。如今若是裁军,将来再生出什么变故时,便会难以应付。

    散宜生则提出异议。说是西地最大敌人便是犬戎,此次犬戎为天子大败,连王城都被灭掉,已无法再恢复元气。目前西地因战争受损严重,急需劳力建设。可暂时遣回部分士兵。将来需要时再作召募。

    姬发竭力赞同南宫适地意见,并提出应该趁这次战后的大好机会。可以顺理成章地进一步扩大军备力量,以备不时之需。

    散宜生见姬发如此坚持,也不好再多说。姬昌看着一心想要扩军的姬发,白眉紧皱,将目光投向了姬旦。姬旦虽然年轻,却颇有才干,当即给出一个折中之策:并不解散军队,而是让士兵们协助民众一起建设和劳动,作为现阶段军队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样既能提高父亲的威望,又能加强军民之间的凝聚力,还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和现有编制。

    只要打好“群众基础”,即便以后战事需要扩召士兵时,也可一呼百应。

    这个主意颇有后世“军民一家”地意味,看来这位后来地名人“周公旦”确实名不虚传。姬昌一听,露出欣慰之色,散宜生与南宫适也连连称妙。姬发心中涌起妒恨,却迎上了父亲姬昌清澈的眼神,当即连忙隐藏起心事,也大声表示赞同。

    事后,姬昌将姬发单独留了下来。

    姬昌问道:“发儿,你此次一再要求扩军,究竟是何用意?”

    姬发推托了几句,架不住逼问,只得说道:“如今天下之势未明,闻太师北伐一直取之不下,崇侯虎与鄂焕正僵持之中,东伯侯姜桓楚封地被削,与东齐也心有怨愤。四路诸侯中,已有三路不稳,当今天子沉湎女色,日渐昏昧,为防万一,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姬昌露出怒色:“逆子!如何出此妄言!天子若是昏昧,如何能胜犬戎?”

    姬发连连告罪,然后近前一步,低声说道:“此处并无外人,父王且听孩儿肺腑之言。天子好色失察,贪恋享受,此乃我上回亲眼目睹,此次胜犬戎实为异人相助之故,若非如此,早已一败涂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