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5章 功盖三皇 德过五帝 (第4/4页)
解缙沉吟片刻:“殿下从夷商的船上下来,就去了上林苑监,臣以为,大概是殿下找到了某几样东西。” 朱元璋轻叹一声,而后目光感慨的看向朱标和解缙两人。 “若我大明真有亩产十石,足可功盖三皇,德过五帝!” “我大明也将受万世供奉!” 皇帝的双眼闪烁,神色激昂。 只是动容之后,却又很快的平复下来。 世间当真有亩产十石的作物吗? 朱标在一旁善意的笑道:“父皇可要出宫,去上林苑监看看?” 太子爷这句话刚刚说完。 奉天殿外便已经是传来了一阵密集躁动的脚步声。 内官总管孙狗儿脸色一变,连忙从偏殿冲了出去。 少顷之后,只见孙狗儿脸色古怪的又走了进来。 不等他开口禀报外头的动静。 朱元璋、朱标等人,便见六部五寺的官员们,尽数都好似忘了规矩般,直接冲进了奉天殿偏殿里。 还不等皇帝开口。 以吏部尚书詹徽为首,入殿百官齐齐躬身:“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太子。” 几人齐声作揖之后,詹徽轻挥衣袍,满脸红光的高声道:“臣启奏陛下,太孙今日于龙湾码头夷商船舶停靠处寻得辣椒及红薯,此时已于上林苑监栽种,太孙言红薯可亩产二十石。上林苑监无人不哭,祈祷上苍足愿。臣等闻之,喜不自胜,情不自禁,入宫请奏陛下,往上林苑监,观此上苍所赐护国社稷祥瑞之物!” 二十石。 这个能够掠动整座中原的数目,在奉天殿内回荡着。 戎马一生,杀伐决断的朱元璋,眉角也不由一颤,而后抓住身边太子的手腕:“二十石!” 朱标苦笑点头:“您没听错,詹尚书确实是说了二十石。” 而后,太子眉头微微一皱,旋即快速平复。 他明显的感觉到了老爷子手臂猛地一抖。 这是老爷子自从入主应天城,登基称帝之后,从未有过的反应。 哪怕是在株连李善长等淮右开国功臣的时候,哪怕是在……母后和雄英薨逝的时候。 功德盖过三皇五帝! 朱标和老爷子默契的对视了一眼,两人心中之意不言自明。 “去上林苑监!” 朱元璋沉声提气。 此刻的上林苑监内。 前湖和琵琶湖之间的红薯地,此刻之间一顶顶的屁股,两瓣朝天,在一条条笔直的地垄旁移动着。 一片片的叶片被压在地垄上,周遭压出一个凹坑,稀释后的农肥浸泡湿润到泥土之中。 只需要一个夜晚的时间,这些现在还软塌塌的红薯枝叶,就会逐渐的盛满活力,然后生根发芽,根系扎进泥土伸出,枝叶不断的扩张,将整个地垄覆盖。 一个橡木桶中的红薯藤并不足以铺满整片红薯地。 当橡木桶被撬开的时候,朱允熥从泥土中挖出了五块红薯,不是发芽长出红薯藤的原种,而是长出红薯藤后根系发展出来的红薯。 这里面有个先后的关系。 却也说明了这五块红薯是可以食用的。 只是,这也让朱允熥不太确定,这样的红薯藤到底能不能继续生根发芽。 如果不能的话…… 或许自己还要叮嘱即将返回西班牙的范虫,带着大明的宝船走一遭他找到红薯的那个海岛。 当朱元璋带着乌泱泱一帮官员,在上林苑监的官员指引下,来到红薯地的时候。 正看到自家的大孙子,带着一帮官员和农户在一个个农肥坑里扦插红薯藤。 只是看了一眼,朱元璋就能瞧出,已经扦插了红薯藤的地垄大约有三分地左右。 “臣去叫殿下。” 解缙上前,看了一眼因为忙于劳作而没有发现皇帝到来的朱允熥等人,拱手对皇帝说道。 朱元璋却是一挥手:“都噤声,咱过去看看这小子农活如何。”肉丝米面的大明嫡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