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_第300章 皇权可下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0章 皇权可下乡 (第3/4页)

天下推行稳定之后,便可以组建专门的税吏了,如此这些有功将士被安置好,朝廷也能从容的断绝了税吏粮长再在地方上扎根发展的可能。

    正当众人还沉浸在思考朱允熥抛出的这几个问题,思考着如何权衡利弊的时候。

    武将班列里,五军都督府都督汤醴已经是站了出来。

    “臣附议,交趾乃新征之地,土人无数,当以中原百姓充实交趾,分化削弱交趾土人,稳固大明新征之地。”

    “南征将士皆大明有功之臣,朝廷不可不赏。”

    “伤员难以上阵,却又经历老练,可为地方粮长,为国效犬马之劳。”

    “红薯亦与国有大益,当速速推广,使我大明百姓皆饱腹。”

    在以汤醴为首的信国公一系,如今在他有了浙江道那一遭履历之后,已经在五军都督府占据了一席之地。

    他的发言,代表了五军都督府的部分意见,同样也代表了部分勋贵和军方的态度。

    当汤醴一出班开口附议之后。

    文官班列里不少人便看了过来。

    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皇太孙即将在今岁和信国公府、西平侯西的女娘完婚。

    汤醴是开国功勋子嗣,亦将会是外戚。

    同样是牵扯甚广啊!

    只是,等到汤醴说完之后。

    文官们就看到,自从中山王徐达薨逝之后,就此便不再在朝堂上表明立场的魏国公徐辉祖已经是慢悠悠的站了出来,走到汤醴的身边。

    “臣附议。”

    徐辉祖的话很少,直截了当就表明了自己赞同皇太孙。

    中山王府也站出来了!

    这可是大明朝多少年难得一见的场面啊。

    文官们还在心中惊讶之时。

    便见武将班列里,已经陆陆续续又有功勋武将们一一走了出来,跟随在徐辉祖和汤醴之后,躬身附议。

    陛阶上,朱允熥目光闪烁。

    他想到了汤醴会出班附议,却没有想到魏国公徐辉祖竟然也能够站出来附议。

    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不由的,朱允熥看向殿前的徐辉祖。

    只见此时的徐辉祖也正好抬起头,两人默默的对视一眼。

    徐辉祖此刻心中也是万般无奈,却又心甘情愿。

    一来,中山王府终究是出身军中。朱允熥意欲将这一次南征回京的伤员们安排成为应天府的粮长,这对中山王府来说是一桩好事。

    自己支持皇太孙的意见,不如说是为了在军中同袍面前卖一个情面。

    二来,那红薯大抵是高产的,虽说明年首要是在应天府栽种,但谁又能说不可以同时被栽种到交趾道那边去。

    当初自家那个傻妹子不要那三十万多万亩的田地,换来了以中山王府为首的大明民间海船制造行业,但最后田地却还是一亩不少的转到了中山王府的名下。

    三十多万亩的田地,哪怕只是一半种上红薯。

    也有数十万石的收成。

    只有最后的最后的原因。

    徐辉祖默默轻叹。

    还不是因为自家那个傻妹子啊。

    中山王府现在看似还能在朝堂上洁身自好,不问世事,可出了那档子事,中山王府当真还能一如既往?

    可不管怎么说,现在功勋武将们已经表明了立场。

    用前线征讨退下的伤员充任地方粮长。

    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弃的利益。

    即便不贪不腐。

    功勋武将们日后在朝中的影响力,也将会大大增色。

    廷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官员们最后的决议都将汇总到皇帝的手中,再由皇帝圣裁。

    现在功勋武将们都表明了态度,至少在朝堂上,皇太孙想要推行这件事情,就不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了。

    那么……

    如何取得更多的利益,才是大家应该关注的事情。

    一直沉默不言的吏部尚书詹徽,终于是站了出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